在小编父母那一辈,他们的童年大部分是相当充实的,不管是爬树捉知了还是下河摸鱼虾,或者是小伙伴们约着去躲猫猫,每天基本上是干干净净出门,回来的时候就跟个小泥猴一样。
后来到了小编小时候,我们开始背上那个书包每天定点去幼儿园进行报道,每天最开心的就是放学后跟小伙伴你笑我闹,而现在的小朋友们除了去幼儿园,生活还被各种兴趣班所填满。
但其实不管是生活中对于世界的感知,还是幼儿园、兴趣班的系统教学,都是孩子通过与人和周围的日常互动来建构知识,在与玩具和朋友游戏的过程中,孩子能不断地创造、修正和测试他们关于世界的理论。
就像孩子想用积木堆一座城堡,他们建造地基、然后在上面建瞭望塔,然后不断增加更多的积木,然后不断增加更多的积木,然后塔越堆越高,最后翻倒在地,于是孩子们重新开始搭建,并想办法让城堡更加稳定。而通过这个过程,孩子们更加地理解了结构和稳定性,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思考创造。
虽然孩子接触游戏不是坏事,但是就像一个孩子如果沉溺于看小说而不愿意弹琴,家长会因为他在看书上花了太多时间而忧心忡忡,但如果孩子对游戏非常该兴趣,并且想要通过了解它去创造一款跟它一样厉害的游戏,从游戏这件事上不断学到新的东西,那么,不是更好吗?
少儿编程做为一种孩子们表达创造力的方式,可以让孩子们在学习编程的过程中,不断激发自己的创新意识,培养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孩子将课堂上学到的应用于生活,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
也正因如此,早在2014年,英国就将少儿编程纳入了国家课程体系中,也使英国成为八大工业国中第一个将STEM教育纳入国家战略中的国家。在英国的小学课堂,小学生学习用图形化编程工具制作小游戏,通过这种有趣的学习方式,一步步达到大纲要求的算法、结构化思维、任务拆分等学习目标。而英国孩子一般从5岁开始学习图形化编程,8岁、9岁的孩子,就可以学习Python了。
Python作为全世界最流行通用范围最广的语言,用来培养严谨的逻辑思维、细致的观察力等,都是再好不过了,它几乎可以完成所有的任务,像设计游戏、建网站、造机器人甚至人工智能等,Google、Facebook、NASA、BBC等都广泛使用Python。现在我国也把Python列入了高考科目,因此不论从长期思维培养,还是现实应试升学来看都是有一定编程基础孩子的最佳选择。
曾经我们学习都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一味的靠死记硬背,可是时代在进步,就像曾经孩子们都是放养长大,但现在各种培训班补习班轮番上阵,怕的就是孩子在这个科技的时代,落后与人。
每个家长都想给孩子们最好的,我们却常常忘了去思考这是不是适合孩子,在孩子最重要的创造力身上,我们往往下意识选择了忽略,其实教孩子再多的知识,不如教会孩子学习的办法和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个人工智能时代,让孩子学会编程,不仅让孩子学会一项技能,更重要的是让孩子学会用计算机思维在未来走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