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新时代推进普通高中育人方式改革的指导意见》,终于给高考改革定了方向。目前,我国从幼升小,小升初,初升高乃至高考都在进行一系列重大教育改革。《意见》中明确指出,“要优化应试教育的教学方式,倡导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加强学科与技术、生活的联系。”
简单来说,就是,在以后的应试教育考试中,更加强调学科之间的融合。主要学科的考试不再会出现考试大纲和重点,更加注重学生知识面的范围和知识体系的建立,而不是人们通常认为在应试教育中只需要记背和理解就行。
在结束不久的2019年高考一卷懂得数学中,出现了一道让考生“叫苦连天”的试题。当天微博的热搜就是,维纳斯到底有多高。考生在微博上连番发起控诉,“为什么高考数学越来越难?”教育改革下的高考数学,真的会越改越难吗?教育部考试中心命题组专家给出了这样的解释:“今年高考试题的综合性高,更加注重知识的结合,所以造成许多同学的不适应,觉得试题的难度增加了很多。”
这是对应试教育考试的突破。应试教育注重对单科学科的知识点考察,而这种跨学科题型更注重对考生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察。突破了应试教育的僵化,也是以后重大升学考试的新趋势。
怎样学习跨学科解决问题呢?教育改革的政策虽然已经颁布,但学校内部对教学内容和方式的改革仍需要一个改变探索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必须耗费一定的时间。当前热门的少儿编程则很好的补充了“仍需探索”过程的空白。少儿编程通过在对孩子进行科学系统的编程培训中,通过编程学习,让孩子掌握编程思维和跨学科解决问题的能力。
编程思维所建立的框架思维,使孩子的大脑变成了一个“计算机”,在学科学习中将所掌握的知识进行一个综合整理,使知识点条理清晰,融会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