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随着科技的进步,人工智能已经成为了高频热词,而stem教育也逐渐在西方国家兴起。其实早在20世纪90年代,美国就首次提出了stem的概念,但在2014年7月,英国首次提出了“编程者国度”计划,才算正式将编程纳入中小学英生必修课中,随后,美国、日本、波兰、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才纷纷将stem教育纳入了教学大纲,以此来培养孩子的科学思维、提升创新能力。
stem教育到底有什么魔力,能让这么多国家这么重视呢?
STEM是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数学(Mathematics)四门学科英文首字母的缩写,它帮助孩子认识世界、了解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并且通过探究式的学习,让孩子自己动手完成实际项目,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难题;并且在项目操作的过程中,孩子可以进一步理解学习各种学科的知识。
就像很多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注意力不集中,因为学习基础差,对学习没有兴趣,做作业磨蹭效率低,而这正是因为他们逻辑思维还没有形成,缺乏创新能力,没有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而在当今社会,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只有从小培养孩子的创新能力,在未来国家竞争中,我们国家才能保有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为了紧跟时代的步伐,从2016年起我国也相继推出了相关政策。
1、2016年7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专项规划,对我国未来五年科技创新进行了系统规划和前瞻布局,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举措。
2、2017年7月20日,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中提到,要开发基于大数据智能的在线学习教育平台,完善人工智能领域学科布局,设立人工智能专业等。实施全民智能教育项目,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寓教于乐的编程教学软件,游戏的开发和推广。
3、2017年浙江实施新高考选考方案,将信息技术(含编程)纳入高考科目,同时,在浙江省公布的选考科目范围中,信息技术科目被多所211高校多专业要求选考。同年,各地高校和中学加大了对编程教育的倾斜,17所985高校给出科技特长生加分条件, 211高校紧随其后。清华附中、人大附中、上外附中等600多所全国一流中学相继开设了编程教育相关课程。
4、2018年1月,在教育部颁发的《新课标》指出:信息技术将从兴趣课程变为必修课程,并大幅度提升了学生在编程、计算思维、算法方面的思维要求。
5、2018年6月,江苏省教育厅下发《关于印发<江苏省义务教育劳动与技术课纲要><江苏省义务教育信息技术课纲要>的通知》,要求在中小学普及编程教育,目前,南京市已有部分学校尝试在一、二年级开设信息技术课,学编程、做动画,培养孩子计算思维。
6、2018年9月,重庆市教委下发《关于加强中小学编程教育的通知》,就加强中小学编程教育提出要求:小学3至6年级累计不少于36课时,各中小学至少配备1名编程教育专职教师。
虽然现在国内stem教育的普及率并没有那么高,很多家长对于stem教育并没有什么明确的概念,但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也有许多孩子学会了认知世界的方法,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通往无限美好未来的敲门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