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家长会问,'孩子学编程真的有用吗?'
可以发现,现在很多孩子都沉迷于网络游戏,家长无论怎么监督,孩子都会偷偷地玩,根本就在于现在的孩子并不是沉迷于游戏本身,而是沉迷游戏在通关的过程中给他们带来的成就感。
前段时间就有一个家长对我们诉说“以前孩子跟我一起出去的时候,一路上都在打游戏,说话也不听,自从学了编程之后,对玩游戏好像不感兴趣了,更加喜欢研究这个游戏是怎么被设计出来的!”
其实对于已经学习了编程的孩子来说,知道游戏是如何制作出来的,同时他们也会自己制作,对游戏本身就没有好奇心了,自然就不会整天沉迷于网络游戏。
还有的家长会说:“我的孩子以后不当程序员,不用学编程。”
我们来看看那些从小就学习编程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呢?
众所周知,国外很多科技大佬都是从小开始学编程的,例如:
特拉维斯·卡兰尼克,Uber首席执行官,6岁开始编程;
马克∙扎克伯格,Facebook创始人,10岁学习编程;
乔布斯,苹果公司的CEO,12岁开始学习编程;
比尔∙盖茨,Microsoft创始人,13岁学习编程。
对于这些耳熟能详大佬来说,可能大家也会找各种原因和理由来。不能否认这些大佬的成功是由无数的天时地利人和决定的,但如果没有编程这项技能,他们或许达不到这样的人生高度。我们用生活中最普通的例子来告诉大家:从小学编程的孩子现在怎么样了 。
学霸美女——郭文景
高一时就获得了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浙江省赛区)一等奖。
曾受麻省理工邀请参加比赛,获得北美编程邀请赛第二名,超过了绝大多数来自哈佛、斯坦福、卡内基梅隆的大学代表队。
2014年、2015年连续两年参加美国国家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都夺得冠军,其中2014年还获得了唯一的满分。
另外,她还参加过中国和美国的数学竞赛,在美国数学奥林匹克夏令营中获得了最高分。
在高中三年,郭文景尝试了各种不同的有意义的事情,比如学帆船,学滑雪,学救生员,参加二中的辩论社,去上海参加全英文的辩论赛;喜欢研究社会问题,积极参加各种夏令营,比如在伯克利大学的著名SPARC人文学夏令营、HWeek(HarvardWeek)即“哈佛校园行”。
清华保送生——毛嘉怡
这个邻家女孩,在第34届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以第七名的优异成绩拿到了金牌,并被直接保送清华大学。
毛嘉怡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时候,就开始接触电脑,在上初一时,因为数学成绩非常好,因此被老师拉进编程社团,从此,她便开启了她的编程教育之旅。在学习中,通过挑战各种困难,可以让她获得巨大成就感并乐在其中。
毛嘉怡非常喜欢编程,提到编程,整个人都神采飞扬,她认为,编程最有意思的一点,就是能用来解决不少生活中的复杂问题。
潇湘学子——毛啸
来自长沙市的高三学生毛啸在读高一时就获得了保送清华的资格,高三时又收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录取通知书。连续四年夺得全国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金牌,在去年举办的第29届国际信息学奥赛中国队选拔赛暨精英赛上,毛啸又以第一名的成绩入选国家代表队。
毛啸在读小学的时候就对计算机非常感兴趣,初一、初二的时候,毛啸每天都是疯狂的看书、编程,两耳不闻窗外事。
他说:“信息学是一门很有魅力的学科,你的思路是可以天马行空的,不管过程怎么样,只要最后的数据是对的,你就赢了。”信息学培养的不仅是思维能力,还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这些孩子的经历可以看出,编程在他们的人生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影响他们的一生。有些孩子通过编程在科技界小有名气,小小年纪就可以自己开发应用。而有些孩子则通过编程被很多国内外的名校录取。而他们的成功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还需要有清晰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力,而这些都得益于编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