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眼全球,目前已经有24个国家将少儿编程纳入到中小学生的基础课程当中。
2012年起,编程成为日本中小学生的基础课程;2014年,英国教育大纲规定计算机编程列入中小学生必修课程;2016年,芬兰,比利时将电脑编程列入核心教育大纲。
法国、爱尔兰、西班牙等15个欧盟国家课程中列入编程教育,其中9个国家将在小学开展编程教育。
编程已经不仅仅是计算机科学的内容,它正在逐渐成为一种时代素养,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中国儿童不能输在人工智能新时代的起跑线上。
少儿编程在中国的发展其实是落后于国外的。从教育理念上,大部分的家长还停留在“学编程不就是做程序员”这一狭隘的观念上,甚至有些家长仍然把电脑视为洪水猛兽,不让自己的孩子接触电脑。为了改变这一现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性文件,推动少儿编程教育的发展。
2017年,国家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要求中小学生要接受人工智能课程的教育。在规划中指出,2030年,中国要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而2030年,正是我们的孩子走向社会独自竞争的时期。
目前,学校里的少儿编程教育处在起步阶段,教育的模式和内容都不够成熟。孩子在学习接受和获得的编程教育也十分有限。
怎样让孩子接受到专业的编程教育呢?华工启明星独具特色的少儿科创教育课程体系源于麻省理工学院FabLab实验室课题《How to make anything》,以让·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为基础,历时四年,经数百所中小学、近万名学生的检验,建立起了一套完善的STEM课程体系,面向4-15岁的学子,为学子提供优质的编程教育,让学子赢在起跑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