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已经成为高考科目。
2017年,在《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明确将信息技术学科(含编程)纳入高中生的必学的科目,并且以100%纸笔闭卷测试的方式纳入高中阶段的考查。
这意味着,2018年编程正式进入高考!
浙江2018年高考,语数外三科必考,另外3门选考将采取“7选3”模式,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含编程)7门学科中根据自己的特长选考3门。
从2017年各高校的招生要求可以看出,想报考信息、电子、计算机、自动化等热门技术类专业,全部要求信息技术科目的成绩。
未来20年,孩子最大的机会在哪里?
2017年,中国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人工智能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
规划明确提出:在2030年,人工智能理论、技术与应用总体达到世界领先水平,成为世界主要人工智能创新中心。届时全球人工智能核心市场将突破1万亿,相关产业规模超过10万亿。
人工智能将成为未来世界的最大机会,由此而带来的相关产业的发展,将带来更多新的岗位、新的职业机会。
人工智能已经在众多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各国政府都将人工智能产业,上升到国家发展战略,投入巨大的资金推动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在国务院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就明确提出:“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以为未来人工智能的发展,进行人才升级储备。
可以毫不夸张地估计,在未来几十年中,我们将见证人工智能将蔓延到所有领域。离开人工智能,我们将无法做任何事。就像处在当先的互联网+的时代,不会使用电脑上网,你可能都会寸步难行,在未来的人工智能+的时代,不掌握数学和编程,谈何就业?
在互联网圈子里,有一句话流传甚广:得人工智能者得天下。人工智能人才到底有多稀缺?打开某知名招聘网站,搜索“人工智能”后会出现很多招聘岗位,具有诱惑力的薪酬会让人眼前一亮。以人工智能算法工程师为例,该职位提供给大学毕业生的入门月薪最少就是2万,多则年薪百万。
这种供需不平衡的现象不仅在中国有,在美国硅谷亦是如此。李开复去年曾公开透露,“在硅谷,做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博士生,现在一毕业就能拿到年薪200万到300万美元的录用通知,三大公司(谷歌、Facebook和微软)甚至都在用高到不合理的价钱挖人。”
家长怎么给孩子找方向?
中国家长对孩子的投资,是不遗余力的,千万级价格的学区房、昂贵的欧美游学、名目繁多的辅导班,都不在话下。我们家长都是在互相攀比着生怕少投入了,但是,投入的方向对吗?有没有抬头看看未来的趋势?
这里想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是一个父亲找对方向,对儿子产生的颠覆性影响,父母眼界的高度,决定了孩子人生的高度。
一个朋友Shawn,我是在交大的一次优秀校友分享会上认识的。当时他不过26岁,长居德国,世界各地到处跑,已经实现了我们梦寐以求的人生财务自由。他在德国创立的公司,主要是开发设计与音乐相关的各种软件,比如可视化的节拍器。最王牌的产品Pro Metronome专业音乐节拍器,全球至今已有3000多万用户,不仅大量音乐人用于创作与演奏,其中不乏格莱美获奖音乐人,而且欧美有近400个学校采购他们的产品,用于音乐教学。2014年,这款产品还成为WWDC苹果全球开发者大会官方推荐App。
想当然的,我默认Shawn 这样优秀的人,一定有金光闪闪的家世,父母也一定绝非无名之辈。在活动后的晚宴上,当我们随意聊起各自的高中生涯时,发现他居然出生生活在贵州息烽,一个我压根没听过的山区小县城!我实在没有忍住,好奇地问起了他如何走到今天。
他说这得感谢他的爸爸和互联网。初一时,Shawn 第一次接触了互联网,然后就着迷了,互联网向他展示了一个从未接触过的“万能”世界。当他跟爸爸提出申请零花钱去上网时,还担心被拒绝的他。他没有想到的是,爸爸在考虑两天后给了他一个意想不到的结果。爸爸用家里攒的钱给他买了电脑,并且开通了拨号上网!90年代的网络费用价格高昂,Shawn 说家里生活很省,妈妈的大部分收入都省给他用于上网了。他说他永远记得爸爸把电脑交给他时说的话:这个小地方连图书馆都没有,爸爸能教你的也不多,要学什么,你就上网学吧,爸爸相信你不会乱用的。这就是Shawn 开挂人生的起点,一台电脑,一根网线,还有父亲的全然信任与经济支持。
Shawn 说念大学去到大城市以后,才更深感受到,地域带来的教育差异,不仅是成见,而是现实存在的鸿沟。这也让他想把自己的经验分享出来,帮助更多孩子。特别是那些生活在三四线城市,或者县城,没有机会接触到一线城市丰富的教育资源的孩子,跨越数字的鸿沟,进入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