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它强调问题的真实性
也就是说我们过去的教育特别擅长解决这种定义优良的问题,有的人称之为应试教育。应该说整个亚洲和中国的孩子们解决这种问题是非常优秀的。但是我们就忽略了一个地方,对于这种定义不良的,真正生活中的问题,孩子们怎么解决?并且你从这种定义不良的问题你怎么样,能不能通过某种方法转化为定义优良的可以解决的问题。对这方面的训练是非常少的。
过去的科学教育为什么总是强调这种解决已知问题,实际上它是需要在短时间内大批量地生产出具备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人才来,投入到咱们的社会之中。也就是说过去的教育其实是一种批量加工的过程。
其次,它强调完整性
现在的社会发展让我们知道,越来越多的计算机和电子信息技术可能会很大程度上代替我们人力对知识的记忆型的掌握。未来的社会我们可能不需要这么多掌握基础知识的人才,因此我们的教育也要做出相应的变化来应对未来社会和生产力的需要,我们教育改革到现在这么多新名词的出现,总结到最后就是一句话,我们的教育就是一定是要看到个人的、和过去的这种批量化生产的同一类的人不同了。
我们要看到个性化的存在,并且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完整的人。我们的学校教育产生之后,我们的学科是分立的,对老师来说,每个老师只管自己的学科;但是对孩子来说,一个孩子是学不同的学科,他每个学科都要学,那么这个人是完整的,那学科之间有许多交叉的东西,我们要看到一个学生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的存在。
最后,它强调可持续性
比如说我们的老师,并不是初中的老师只管初中的阶段,以后怎么发展我就不管了,我只要保证你能从初中考一个好分数能考到一个好的高中,我的任务就完成了。如果都是这样想的话,那么并不是把他当成一个可持续可发展的人。
在短期之内,一定要提高他的分数这种应试教育,对他的未来的发展是有伤害的,我们现在种种的改革的目标就是希望能够看到学生个体的存在,看到他的个性化的存在,而且把它当成一个完整的可持续发展的人。这种目标,实际上在学校教育中是比较难达到的,也是学校教育的最终的一个目标。
但是,对每个家庭来说,实际上是非常容易实现这个的。因为我们每个家庭家长最关心的就是我自己的孩子,我就关注这个个体。并且我的孩子对我来说,我不会把它当作就是一个学化学的孩子,他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完整的孩子。我不仅关注他的初中高中,我还要关注他的一辈子,就是它的可持续的发展,所以对我们家长来说,我们的目标和教育改革的目标是一致的。